以利沙為寡婦增油還債
1神言人弟子們的妻子中間有一個人向以利沙哀求說:『你僕人我丈夫死了;你知道你僕人是敬畏永恆主的;現在有債主來,要取我的兩個孩子去做奴僕。』
2以利沙問她說:『我可以為你作甚麼?你告訴我;你家裏有甚麼?』她說:『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甚麼也沒有。』
3以利沙說:『你去、向外面借器皿,向所有鄰居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4然後進屋裏,把門關上,使你和你兒子在裏面,將油倒在所有那些器皿裏,倒滿了的放在一邊。』
5於是婦人離開了以利沙而去、照這樣作:她把門關上,使自己和兒子在裏面;兒子把器皿拿到她跟前,她就倒油。
6器皿都滿了,她對兒子說:『再把器皿拿到我跟前來。』兒子對她說:『再沒有器皿了。』於是油就止住了。
7婦人去告訴神人;神人說:『你去賣油,把錢還給債主還給債主:傳統作「還你的債」;今仿他古米敍利亞拉丁通俗譯之。;剩下的、你和你兒子可以靠着過活。』
書念婦人接待以利沙
8這一天、以利沙往前走到書念;在那裏有一個大戶婦人強留着他喫飯。此後、以利沙每逢從那裏經過,總轉進去喫飯。
9婦人對她丈夫說:『看哪,常從我們這裏經過的那一位、我看出他是個聖潔的神人。
10我們可以給他蓋間有牆的有牆的:或點竄作「涼爽的」;參士3:20及以下。房頂小屋;裏面給他安放床榻、桌子、座位、燈臺;讓他甚麼時候來到我們這裏,都可以轉進來住。』
11這一天、以利沙來到那裏,就轉進那房頂屋子去躺一躺。
12以利沙對僮僕基哈西說:『你去叫這書念的婦人來』;他就把婦人叫了來;婦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13以利沙對僕人說:『你對婦人說:「看哪,你既對我們費了這一切心思,我可以為你作甚麼事?有沒有甚麼事可以為你向王或軍長稟告的呢?」她回答說:『我在我本族之民中居住、倒是平安無事。』
14以利沙說:『究竟要為她作甚麼呢?』基哈西說:『實情是、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
15以利沙說:『再叫她來』;僕人叫了她來;她就站在門口。
16以利沙說:『到了日期,約在婦人懷孕滿期的時候到了日期…的時候:或譯「到了明年這時候」。、你就要抱兒子了。』婦人說:『我主神人哪,不會的;你別和婢女開玩笑啦。』
生了兒子
17那婦人果然懷孕,到了日期,約在婦人懷孕滿期的時候到了日期…的時候:或譯「到了明年這時候」。、正是以利沙所對她說過的,她就生了一個兒子。
18孩子漸漸長大;這一天他出去到收割的人那裏、去找他父親。
19他對他父親說:『我的頭!我的頭!』他父親對僮僕說:『把他抱去給他母親。』
她兒子死了;以利沙使他復活
20僮僕把他抱去交給他母親;孩子坐在母親膝蓋上、到中午竟死了。
21他母親把他抱上去,讓他躺在神人的床上,就關上門、出來;
22呼叫她丈夫說:『請給我打發一個僮僕和一匹驢來;我要跑到神人那裏,就回來。』
23丈夫說:『今天不是初一,又不是安息日,你為甚麼要去見他呢?』婦人說:『沒關係。』
婦人起身往迦密山要見神人
到了山上
神人從不太遠的地方看見她,就對僮僕基哈西說:『看哪,書念的婦人在那裏來了。
26你現在就跑去迎接她,問她說:「你平安麼?你丈夫平安麼?孩子平安麼?」』問了,她都說:『平安。』
27婦人到了山上神人那裏,就抱住神人的腳。基哈西走近前來、要把她推開;神人說:『由她吧,因為她心裏很愁苦;永恆主向我隱藏着,沒有告訴我。』
28婦人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使我生起錯誤的盼望麼?』
基哈西帶着神人的扶杖先走
29
以利沙對基哈西說:『你束上腰,手裏拿着我的扶杖走;若遇見人,不要向他祝福請安;人若向你祝福請安,你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扶杖放在孩子臉上。』
30孩子的母親說:『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也指着你的性命、來起誓,我一定不離開你。』以利沙就起身,跟着她去。
31基哈西在他們前頭先去;他把扶杖放在孩子臉上,卻沒有聲音,也沒有注意的樣子;基哈西迎着以利沙回來,告訴他說:『孩子還沒有醒過來。』
以利沙的動作
32
以利沙來到,進了屋子,看見孩子死了,躺在自己的床上。
33他一進去,就把門關上,只有自己和孩子在裏面;他便禱告永恆主。
34又在床伏在孩子身上,使口對口,眼對眼,手掌對手掌;既俯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肉身就漸漸溫暖起來。
35然後以利沙就下來、在屋裏來回地走了一趟;又上去、俯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噴嚏、打到七次;然後孩子就睜開眼睛。
孩子復活
以麵解毒
38
以利沙又來到吉甲;那地正鬧饑荒;神言人弟子們坐在他面前;他吩咐僮僕說:『你將大鍋放在火上,給神言人弟子們煮豆湯。』
39有一個人出去到田野掐菜;遇見一棵野瓜藤,就從上頭去掐野瓜,滿了一兜而來,切在豆湯鍋中;不知道是甚麼東西。
40又倒出來給眾人喫。喫豆湯的時候,大家都嚷叫說:『神人哪,鍋中有致死之毒哦!』大家便不能喫了。
41以利沙說:『拿點麵來。』他把麵撒在鍋中,就說:『倒出來給眾人喫。』鍋中就無害了。
用二十個餅使一百人喫飽
Copyright ©️ 2017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