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提摩太後書2章8-13節
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提摩太後書2章11節
非洲有一位醫生恩蒂齊米拉(Christian Ntizimira)感受到上帝的呼召,要他在自己的家鄉盧安達,為一些資源匱乏的地區提供臨終關懷服務。他的同事們不認為這項工作有什麼價值,因為這些病人早已病入膏肓。但恩蒂齊米拉發現,對於患者及其家人而言,他的出現讓他們在絕望中重燃希望。他深信,耶穌的受死與復活能改變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因基督的死亡帶來生命。
在提摩太後書,使徒保羅清楚表明耶穌“已經把死廢去,藉着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1章10節),這讓他用另一種眼光看待苦難。雖然保羅身在獄中(2章9節),隨時可能被處死,但耶穌的復活使他堅守呼召,並引導別人也能得到在基督裏的救恩(10節)。因“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做王”(11-12節)。
在羅馬書,保羅詳細解釋,基督徒與耶穌同死不僅是指身體死亡,而是正如洗禮所象徵的:基督徒藉着聖靈與基督同死、同復活(6章4-8節)。
因基督住在我們裏面,即使我們面對死亡的威脅,仍能為祂而活,為祂作見證。
你何時曾在絕望中重燃盼望?
你要如何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為耶穌作見證,
與人分享祂所賜的愛和盼望。
靈糧透視
使徒保羅鼓勵提摩太,為福音忍受苦難(提摩太後書2章3節),並提醒他:“要記念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8節)。基督徒對耶穌的信心,根植於耶穌的受死和復活。保羅提醒我們,那些為耶穌忍受苦難的人將與耶穌一同作王,但那些面對逼迫就拒絕祂的人,也將被祂拒絕(12節;參閱馬太福音10章22、32-33節;希伯來書10章38-39節)。我們能忍受苦難,是因耶穌的信實。即使我們的委身不總是那麼堅定或穩固,但耶穌依然信實。就像保羅說:“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後書2章13節)。即使面對死亡,我們仍能為耶穌作見證,因為“那召[我們]的本是信實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4節)。
作者: 沈啟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