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撒母耳記下二十1-2、15-22 (參二十1-22)
1在那裏恰巧有一個無賴,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他吹角,說:「我們與大衛無份,與耶西的兒子無關。以色列啊,各回自己的帳棚去吧!」2於是以色列眾人都離棄大衛去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但猶大人從約旦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緊緊跟隨他們的王。
15跟隨約押的眾百姓到了伯‧瑪迦的亞比拉,圍困示巴,對着城建土堆,與城郭相對。他們猛撞城牆,要使城倒塌。16一個有智慧的婦人從城上呼叫:「聽啊,聽啊,請你們告訴約押:『近前來到這裏,我好與你說話。』」17約押就近前到她那裏,婦人對他說:「你是約押嗎?」他說:「我是。」婦人對他說:「請你聽使女的話。」約押說:「我正在聽。」18婦人說:「古時有話說,當在亞比拉求問,事情就可以解決。19我在以色列中是和平、忠誠的。你現在想要毀壞這城,以色列的根源,為何你要吞滅耶和華的產業呢?」20約押回答說:「不,我絕不吞滅和毀壞!21話不是這麼說的,只是因為有一個以法蓮山區的人,就是比基利的兒子名叫示巴,他舉手攻擊大衛王;你們只要把他一人交出來,我就離城而去。」婦人對約押說:「看哪,他的首級必從城牆上丟給你。」22婦人憑她的智慧去勸眾百姓,他們就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約押吹角,眾人就離城散開,各回自己的帳棚去了。約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裏。
以色列支派與猶大支派的爭拗並沒有因王回來而止息,「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強硬」(十九43c)。屬便雅憫支派的示巴乘勢鼓動以色列人跟隨他、延續反抗大衛,再次掀起了以色列人與猶大人之間的衝突。這段敘事有兩件事需要交代。
首先,這段敘事的結尾列出了大衛將領的名單(23-26節),作為「大衛問題」段落的結束(九至二十章),而之前的將領名單(八15-18)剛好成了「大衛得勝」段落的小結(二至八章)。這裏的將領名單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約押血腥的行為及短暫降級,並沒有影響他的地位與勢力。第二是在大衛統治時期末段加增了服勞役的人(24節)。
其次,大衛回耶城後也要處理押沙龍在叛逆時公然與大衛留下的十個妃嬪親近所導致要處理的問題(十五16;十六22)。大衛讓這些已受污辱的妃嬪「軟禁在冷宮,養活她們,卻不與她們親近….活着如寡婦,直到死的日子」(3b節)。此舉措乃合乎摩西禁止與有夫之婦親近的律例(申二十四2-4)。因此,大衛算是以較為恰當和仁慈的手法處理這些妃嬪問題。
現在大衛最大的困難仍是示巴掀起的內亂;他認為示巴的叛亂比押沙龍的更大(6a節)。這可能是他在押沙龍叛變的事上仍有餘悸,以致影響了他的判斷力。因為「會巴(即示巴)走遍以色列各支派,人都不理他」(14a節)《思》,當時只是「所有的比基利人卻聚集去跟隨他」(14b節)《呂》。至於「以色列眾人都離棄大衛去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2a節) 極可能是指以色列人離開大衛,返回自己的地方而已。再且,從示巴最終輕而易舉地被智慧的婦人交給約押一事,就可見示巴只掀起局部地區的內亂,根本不能與押沙龍的背叛相提並論。
但大衛沒有鬆懈,立刻要求亞瑪撒三日內召集猶大軍兵(4a節)。可是,亞瑪撒卻遲遲未到,可能是他情急之下未能及時彙報大衛,直接去追擊示巴,這是他為何在基遍遇上約押的可能原因(8節)。大衛見亞瑪撒遲遲未到,就急不及待派遣約押的弟弟亞比篩領軍去追擊示巴。約押隨弟出征,可是他似乎是那手握大權的人,敘事者特意指出是「約押的人」(8a節)和其他人跟隨了亞比篩。約押在基遍遇上了亞瑪撒,就用詭計刺殺了他(8-14節)。約押刺殺亞瑪撒的動機可能是出於嫉妒亞瑪撒取代了他的地位(4-5節),亦可能對亞瑪撒不太信任,因他曾作押沙龍的將領(十七25)。但更有可能的是約押本身就是一位任性固執、剛愎自用、心狠手辣的將領,他曾自作主張在押尼珥毫無戒備下殺了對方(三27),掀起猶大和便雅憫之間的衝突;他更自把自為,違背王命趁機殺了押沙龍(十八14-15)。誠然,大衛雖然未有立時的懲罰約押,卻沒有忘記他的惡行。大衛晚年時叮囑所羅門不要讓約押白髮安然下陰間(王上二5-6)。
最終由一位智慧婦人勸服約押,不攻佔破壞示巴藏身的大城(19b),城裏的人割下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後,整場內亂就此得而平息(15-22)。
思想:
大衛生平中曾有三位婦人的說話扭轉了他的人生及他的國運。第一位是亞比該平息大衛的怒氣,阻止了他殺害拿八(撒上二十五24-31);第二位是提歌亞的婦人用計勸大衛讓押沙龍歸回(撒下十四4-23);最後一位是這段敘事的智慧婦人。你可否數算上帝藉着某一兩個人或事,扭轉了你的人生?現在就為這些人或事向上帝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