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可四26~29
26 耶穌又說:「上帝的國如同人把種子撒在地上,27 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子就發芽生長,那人卻不知道如何會這樣。28 土地自然而然地出產五穀,先發苗,後長穗,然後穗上結成飽滿的穀子。29 五穀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這是一個只見於馬可福音的比喻。比喻的內容與前面撒種的比喻看似相似,但主題其實很不一樣。比喻有兩點是很突出的,第一是農夫(那人)相對的被動角色。農夫除了撒種之外,似乎只需睡覺,其他什麼都不用做。他不需施肥,不需耕作。與此成強烈對比的是第二點:土地一定會出產五穀,一定會有收成的時候。將兩者連結的關鍵是種子「自然而然」的生長。「自然而然」(原文是 αὐτόματος),大部份的英文聖經譯本的翻譯(by itself),與「自動」(automatic)這個英文單字的意思相近,不用外力去推動就可以自然地運行的意思。
初期教會的信徒雖然可以藉比喻去投入想象的世界,接觸及經驗上帝的國。但他們着實沒有太多「歷史數據」,去支援他們托住耶穌這種「上帝的國」。其中一個心理壓力可能是這樣:若我們不做這個不做那個,「上帝的國」會否就不再發展?這種無形的壓力,一方面假設了人在傳承福音的事工上有着無比重要的角色,這不是錯的(參羅十14~15)。然而另一方面,這卻有可能忽視了神的道本身的威力。換句話說,「種子」是「撒種的人」的一個「他者」(an another),不受「撒種的人」所控,不被「撒種的人」所限。在信徒委身竭力傳福音以外,耶穌向我們保證,上帝的國必定會擴展。你們不明白其所以然,但你們可以放心。
我們是信耶穌,我們不是耶穌。福音是一個奧祕,超越你我所能理解。這種「自然」,其實一點也不「自然」。背後推動的,就是上帝自己。就如第一世紀的信徒,面對着種種的困境,依然能傳承上帝的國,今天的我們,無論面對多少的困境,我們都可以放心。上帝的國是打不死的。
「我又觀看,看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着一位好像是人子的,頭上戴着金冠冕,手裏拿着鋒利的鐮刀。另有一位天使從聖所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着:『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吧,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於是那坐在雲上的把鐮刀向地上揮去,地上的莊稼就收割了。」(啟十四14~16)
思想:
福音的種子是大有威力的,你曾這樣經驗嗎?若有,這是怎樣經驗的呢?
我們或者都不明白上帝的國怎能繼續在這世代傳揚,但福音的種子既是這樣大有威力,你可有想起三位親戚或朋友,你可以於未來一星期,向他們提起耶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