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馬太福音2章13-15節
主的使者⋯⋯說:“起來!帶着小孩子同祂母親逃往埃及。”—馬太福音2章13節
在1947年,隨着英屬印度帝國的瓦解,超過1,500萬人由於宗教因素而被迫遷徙。雨季引發的洪水氾濫與疾病蔓延,使局勢更加動盪,甚至造成100多萬難民不幸喪生。
縱觀人類歷史,人們爲了追求自由、生命安全或更好的生活,總是不斷遷徙。顯然地,渴望遷徙、尋找新生活是人類的本能。聖經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希伯來人離開埃及,遷徙到應許之地。耶穌也曾被迫遷徙。當祂還是嬰兒的時候,祂父母爲了保護祂免受希律王殺害,而逃往埃及。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以色列人曾逃離埃及前往應許之地(出埃及記3章17節),以擺脫殘殺男嬰的埃及法老(1章16節),而上帝卻指示約瑟帶着耶穌和馬利亞逃往埃及,以躲避同樣施行殺戮的暴君(馬太福音2章13節,見16-18節)。
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這段旅程是要應驗何西阿書11章1節的預言:“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馬太福音2章15節)。但這也提醒我們,基督對於人類的經歷有深切的體會(希伯來書4章15節)。我們有一位瞭解我們的救主,祂同樣經歷過你我遭受的試煉和磨難。當我們身處困境時,可以尋求祂,祂會垂聽我們的禱告,也會為我們代求(希伯來書4章14-16節)。
遷徙對你有何影響?耶穌被迫遷徙的事蹟,
如何激勵那些為自由或
安全而逃離家園的人?
親愛的天父,許多人爲了生命安全
而被迫遷徙,求祢保護他們,
賜給他們平安的新家園。
靈糧透視
馬太福音的記述突顯出,耶穌降生與上帝過去曾拯救祂子民脫離埃及奴役之間的相似之處。出埃及記描述,一位殘暴的法老懷疑以色列民會威脅到他的統治權,而下令殺害以色列人的男嬰(1章16、22節)。然而,經過一連串出乎意料的事件之後,摩西的性命得以保存(2章1-10節)。馬太福音記載,希律王因新生王的預言而恐懼不安(2章2-3節),便企圖利用博士們找出預言中的嬰孩(7-8節)。當這個計謀失敗後(12節),希律王再次企圖殺害預言中的君王,就下令屠殺伯利恆城裏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孩(16-18節)。約瑟帶着馬利亞和耶穌逃往埃及,而得以保全性命(13-15節)。出埃及記論述的事件與耶穌降生的事件,兩者相似之處表明耶穌是新的摩西,祂深知需要逃到安全之地的感受。祂瞭解人類的經歷,因此我們可以在困境中倚靠祂。
作者: 白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