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奉献
10月14日 缺乏(許萬常) - 牧者恩言

10月14日 缺乏(許萬常)

Audio icon

牧者恩言

2025年10月14日

收藏
分享

人的需求愈多,愈不容易滿足。

人的需要基本上有兩種,一是“真正的需要(real need),二是“感覺上需要(felt need)。”一般來說,真正的需要容易滿足,感覺上的需要不易成全。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羊羣所需的是食物,供應的責任在於牧羊人;羊羣若是餓肚子,牧羊人要負全責。

小時候放牛,因着好玩,常把牛綁在樹上。傍晚時分,牽牛回家,阿嬤明眼一看,牛肚還是凹的,就知道我偷懶了,免不了被罵。

其實牛的需求並不多,只要喫飽喝足就滿足了。我小時候最愛看的景象是:在慵懶的午後,水牛側躺在豬圈邊、牛棚裏反芻,把喫過的食物再嘗一次,餘味猶存。

小時候,農家雖窮,小孩子餓肚子倒還不至於。只記得個個都是挺着大肚子,那是營養不良的表現。不過,僅管天天喝地瓜粥配鹹豆腐,小孩到底還是長大了。那時候,我想喫的東西太多,需要喫的並不多。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人不堪其憂的緣故是欲求過高,不安於室不滿現狀;不改其樂的祕訣在於人的知足,人一旦把生活水準調低,就是簞食陋巷也能滿足。

保羅不就曾說過嗎?“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有衣有食是人真正的需要;人若想要發財,就是貪得無厭,陷在迷惑了。(參《提前》6:9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太》6:26

我想,這個“我必不至缺乏”是那天空飛鳥和野地花草的不至缺乏,並不是那為自己加蓋倉房,無知財主的不至缺乏。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這是牧童大衛親身的體驗,也是這個放羊孩子一生的經歷。

試問,我們還缺乏什麼呢?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