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约书亚清早起来,和以色列众人起行,离开什亭,来到约旦河,过河以前住在那里。2过了三天,官长走遍营中,3吩咐百姓说:「当你们看见利未家的祭司抬着耶和华-你们上帝的约柜的时候,你们就要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跟着约柜走,4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是你们从来没有走过的。只是你们要与约柜相隔约二千肘,不可太靠近约柜。」5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要使自己分别为圣,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6 约书亚对祭司说:「你们抬起约柜,在百姓的前面过去。」于是他们抬起约柜,走在百姓前面。
14 百姓起行离开帐棚过约旦河的时候,抬约柜的祭司在百姓的前面。15那时正是收割的日子,约旦河的水涨满两岸。抬约柜的人到了约旦河,抬约柜的祭司脚一入水边,16 那从上往下流的水就在很远的地方,在撒拉但旁边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竖立成垒;那往亚拉巴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中断。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了河。17 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旦河中的干地上稳稳站着,以色列众人都从干地上过去,直到全国都过了约旦河。
过约旦河是以色列人入迦南必经之路,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的任务。约旦河由北方的呼勒湖(Lake Huleh)汇集,流至加利利海,再向下流到南边的死海,一路蜿蜒了三百多公里。因为是近逾越节春季收割的日子(参四19,五10),晚冬的雨水与黎巴嫩山麓的溶雪都汇集到约旦河里,河水泛滥、涨过两岸(15a节)。对不太懂游泳的古代人来说,在汹涌的波涛洪流时过约旦河,自然会望而生畏。这是以色列民从未走过的路(4a节),却又是必须要走的路。
上一代的以色列民在摩西领导下,曾经后有埃及追兵,前有红海拦路,但神藉摩西举起的手,将红海分开,让以色列民平安走过去。约书亚带领的这一代以色列人,他们听过红海分开的神迹,但从未面对过约旦河水泛滥仍要走过去的难题。但约书亚清楚指出,耶和华必在他们中间行奇事(5b节)。奇事的发生是与耶和华的同在和必须听从祂的指示扣连一起。约柜是会幕中最神圣的物件,代表着耶和华的同在(出二十五22;民七89)。祭司要抬起约柜行在前面,表明耶和华的领导。抬约柜本来是由利未的哥辖家族负责(出二十五12-13;民四4-15),但这次是由比他们更为神圣的利未家的祭司负责杠抬(3a、13a、14a、15b节)。跟随在后面的以色列人与约柜要保持距离,大约有一公里之遥(4b节)《新译本》。这吩咐不单让以色列群众可在远处看到约柜的移动,更帮助他们知道何时前行或停步,但更重要的是提醒以色列民,罪人不能随便接近圣洁的神(5a节)。这种安排既表明耶和华的同在,也指出神的超越。这两方面正是属祂的子民需要认识和经历的。
这次过约旦河的神迹与过红海的神迹截然不同;抬约柜的祭司要在百姓面前走,并且在波涛泛滥的河水还未分开前,就凭信心「脚一入水」(15b节)《和合本》《思高译本》,河水就在远处、「在撒拉但旁边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竖立成垒;那往亚拉巴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中断。」(16a节)。亚当城在约旦河上游约30.5公里的位置,在众人看不见的地点竖立了无形的水坝。然而,从亚当城到祭司站立之处的水往下流,也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后继无水,成为干地,让以色列民可以安心及安然渡河。抬约柜的祭司在整个神迹发生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个全新的经历。以色列民在这水涨过两岸的季节能安然走干地,这确实是他们从未走过的路。
有不少学者尝试用自然现象来解释这个神迹,例如约旦河曾有三次(1267、1906、1927年)河岸崩塌,水流截断达数小时之久。神的吩咐加上祭司听命,脚一踏入河水就断流,直至全以色列民安然抵达彼岸,这时间上的配合就是神迹。神可以使用自然现象配合,也可以不需要,祂是使神迹发生的那一位,祂乐意让抬约柜的祭司来与祂配搭,完成这从未发生过的神迹,让以色列人安渡约旦河,也使约书亚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尊为大(7a节)。
思想:
以色列人要过约旦河才能进入迦南地,这是他们必须要经过的关口。神应许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但祂并没有事先具体指出怎样渡过水涨过两岸的约旦河;祂的指引是一步一步地显明。神的旨意、神的引导常只给予一个大方向、一个蓝图,我们要凭信心一步一步地跟随祂前行,像以色列人跟随祭司抬杠的约柜一样。近来你有甚么关口要经过呢?有甚么从未走过的路,需要凭信心踏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