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人厭棄耶穌
(太13.53-58;路4.16-30)
1耶穌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
2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導人。眾人聽見,就很驚奇,說:「這人哪來這本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3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姊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他們就厭棄他。
4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本鄉、本族和自己的家之外,沒有不被尊敬的。」
5耶穌在那裏不能行甚麼異能,不過為幾個病人按手,治好他們。
6他也詫異他們不信。
耶穌差遣十二使徒
(太10.1,5-15;路9.1-6)
耶穌走遍周圍鄉村教導人。
7他叫了十二個使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靈,
8並且吩咐他們:途中不要帶食物和行囊,腰袋裏也不要帶錢,除了手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
9只要穿鞋子,也不要穿兩件內衣。
10他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哪家,就住在哪裏,直到離開那地方。
11若有甚麼地方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裏的時候,要跺掉你們腳上的塵土,證明他們的不是。」
12使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
13又趕出許多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施洗約翰之死
(太14.1-12;路9.7-9)
14耶穌的名聲傳開了,希律王也聽見。有人說:「施洗的約翰從死人中復活了,因此才有這些異能在他裏面運行。」
15但別人說:「他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正如先知中的一位。」
16希律聽見卻說:「是我所斬的約翰,他復活了。」
17原來,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派人去抓了約翰,把他綁了在監獄裏,因為希律已經娶了那婦人。
18約翰曾對希律說:「你佔有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法的。」
19於是希羅底懷恨他,想要殺他,只是不能。
20因為希律怕約翰,知道他是義人,是聖人,所以就保護他,雖然聽了他的講論十分困惑6.20 「十分困惑」:有古卷是「也做了許多事」。,仍然樂意聽他。
21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擺設宴席,請了大臣、千夫長和加利利的領袖。
22他的女兒希羅底6.22 有古卷是「希羅底自己的女兒」;另有古卷是「希羅底的女兒」。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很高興。王就對女孩說:「無論你要甚麼,向我求,我都會給你」;
23又對她多次6.23 有古卷沒有「多次」。起誓說:「無論你向我求甚麼,就是我國家的一半,我也會給你。」
24她就出去對她母親說:「我該求甚麼呢?」她母親說:「施洗約翰的頭。」
25她就急忙進去見王,求他說:「我願王立刻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26王就很憂愁,然而因他所發的誓,又因同席的人,不願食言,
27就立刻派一個衛兵,吩咐拿約翰的頭來。衛兵就去,在監獄裏斬了約翰,
28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那女孩,她就給她母親。
29約翰的門徒聽到了,就來把他的屍體領去,放在墳墓裏。
耶穌使五千人吃飽
(太14.13-21;路9.10-17;約6.1-14)
30使徒們聚集到耶穌那裏,把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
31他就說:「你們來,同我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
32他們就坐船,私下往荒野的地方去。
33眾人看見他們走了,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
34耶穌出來,見有一大羣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35天已經很晚,門徒進前來,說:「這地方偏僻,而且天已經很晚了,
36請叫眾人散去,他們好往四面的鄉鎮村莊去,自己買些東西吃。」
37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對他說:「我們要拿兩百個銀幣去買餅給他們吃嗎?」
38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知道後就說:「有五個,還有兩條魚。」
39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組一組地坐在青草地上。
40眾人就一羣一羣地坐下,有一百的,有五十的。
41耶穌拿着這五個餅和兩條魚,望着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
42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
43門徒把餅和魚的碎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44吃餅的男人共有五千。
耶穌在海上行走
(太14.22-33;約6.15-21)
45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對岸,到伯賽大去,等他叫眾人散去。
46他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
47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
48他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很苦。天快亮的時候,他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裏去,想要超過他們。
49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
50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甚為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
51於是他到他們那裏,一上船,風就停了;他們心裏十分驚奇。
52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
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
(太14.34-36)
Copyright ©️ 1995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