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耶利米哀歌3章19-26節
祂的憐憫永不止息。—耶利米哀歌3章22節,新譯本
當明芳把年邁多病的父親接到她家照顧之後,照顧父親的日常需求讓她感到力不從心。她需要為父親購買昂貴的醫療用品,還要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父親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她需要智慧知道該怎麼做。照顧父親幾乎花了她全部的時間,而且她還有一份全職的工作,這令她疲憊不堪。她說:“我要從哪裏獲得能力、智慧、愛心、資源,纔可以這樣不斷地付出?”
明芳從耶利米哀歌看到盼望,書中描述耶利米和上帝的子民悲哀哭泣。那時,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摧毀,猶太人被擄掠、前途未卜。這是難以承受的苦難,但上帝應許“出於[祂]諸般的慈愛”,他們就不致滅絕(耶利米哀歌3章22節)。即使他們被擄到異國他鄉,離開了應許之地,上帝的盟約之愛依舊不變,因“祂的憐憫永不止息”(22節,新譯本)。
上帝對祂兒女的愛永無止境。明芳從3章24節領悟到:“上帝是我的福分,祂能供應我一切所需。”她還說:“上帝的愛永不止息,所以我可以從上帝那裏汲取能力,天天不斷地獲得與付出。”
當我們順服上帝,無論前景如何,我們仍有盼望。上帝具備至高的智慧,祂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並會以祂認為最好的方式來供應我們。
上帝完全的愛如何
帶給你安慰和信心來面對每一天?
你如何相信祂的智慧能供應你的需要?
親愛的上帝,我的盼望在於祢,
我要等候祢。
靈糧透視
耶利米哀歌正如書名所示,其內容充滿哀傷。儘管在這卷書中並未明確提到是由誰撰寫,但猶太傳統認為,這卷書是由耶利米撰寫而成。《信徒聖經註釋》提到,《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在耶利米哀歌的開頭做了補充說明:以色列民被擄,耶路撒冷變為荒蕪之後,耶利米坐下哭泣,為耶路撒冷悲傷而吟唱哀歌。耶利米因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軍隊圍困攻佔耶路撒冷而悲傷哀哭。由於希伯來聖經通常是以各卷書的第一個字或短語做為書名,因此耶利米哀歌的第一個字“Ekah”(意思是“何竟如此”),就成為這卷書在希伯來聖經中的書名。耶利米哀歌的內容是哀嘆上帝的子民竟如此遠離上帝的保護和眷顧。但儘管如此,這卷書的核心信息是3章22-23節所傳達的盼望,也就是上帝的子民能夠確信上帝的憐憫和信實。而上帝的憐憫和信實正反映出上帝對祂的子民有“諸般的慈愛”(22節)。
作者: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