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一把米
陸明德

今日經文:哥林多後書8章1-7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哥林多後書8章2節

印度東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正慢慢擺脫貧困的狀態。儘管當地居民收入微薄,但自從福音傳入這個地區,當地相信耶穌的人就奉行“一把米”的傳統做法,每天預備飯食的人都會留下一把生米給教會。按照世界的標準來說,米佐拉姆邦的教會算是貧窮的,然而,他們卻捐贈數百萬美元給宣教事工,並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地。如今在他們的家鄉,有許多人相信了耶穌。

在哥林多後書第8章,保羅提到有一個教會也面臨類似的挑戰。馬其頓地區的信徒雖然窮困,但卻依然慷慨樂捐(1-2節)。因他們把捐獻視為一項殊榮,他們甚至超過自己能力地捐助(3節),與保羅同工。他們瞭解自己只是上帝所賜資源的管家,捐獻財物是表明他們信靠這位供應一切需要的上帝。

保羅以馬其頓信徒為例,鼓勵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也應如此付出:“既然你們在信心、口才、知識、萬分的熱忱,以及我們對你們的愛心上,都勝人一等,那麼,當在這慈善的事上也要勝人一等。”(7節,和合本修訂版)

就像馬其頓教會以及米佐拉姆邦的信徒一樣,我們也能反映出天父的慷慨,大方地與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資源。


你在何處曾見證過捨己的付出?

你要如何慷慨給予,

迴應上帝賜於你的厚恩?


天父,我要為米佐拉姆邦教會禱告和感恩,

求祢讓我能像他們一樣,

為福音事工慷慨奉獻。

靈糧透視

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在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建立眾教會,這是先前上帝讓他在夜間看到異象所產生的結果。某天夜晚,使徒保羅在異象中,看到一個人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徒行傳16章9節)。在此之前,使徒保羅剛給提摩太行割禮,並準備帶他一起去宣教(1-3節)。看到這個異象之後,使徒保羅就連同西拉、提摩太立即離開特羅亞,乘船前往馬其頓傳福音。在馬其頓的腓立比城,第一批受洗的是呂底亞及其家人(12-15節)。後來,使徒保羅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他希望籌集資金幫助耶路撒冷貧窮的信徒,馬其頓眾教會就竭盡所能、甘心樂意地捐款(哥林多後書8章1節)。當時,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考驗的時候,仍然滿有喜樂,在極度貧窮中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慷慨”,他們“是按着能力,而且超過了能力來捐助”(2-3節,和合本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