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若我沒有愛,什麼「偉大」都會變味!最終,一無所有!
蔡少琪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1-3

1我若能說人間的方言,甚至天使的語言,卻沒有愛,我就成為鳴的鑼、響的鈸一般。2我若有先知講道的能力,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齊備的信心,使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了甚麼。3我若將所有的財產救濟窮人,又犧牲自己的身體讓人誇讚,卻沒有愛,仍然對我無益。

參考經文

【直譯】1 若我「說」(speak)人們和天使們的眾方言,「但愛,我卻沒有」(but love, I have not),我就成爲了鳴的銅(鑼)或哀號的鈸。2並且若「我有」(I have)預言,並明白所有的奧祕,並所有的知識,並若「我有」(I have)所有的信,去移動眾山,「但愛,我卻沒有」,我是「什麼都不是」(I am nothing)。3並且若我「救濟捐出」(give away)我所有的家產,並且若我「交出」(deliver)我的身體,讓我可以誇口,「但愛,我卻沒有」,對我「沒有任何」益處(it profits me nothing)。

保羅在這段有名「愛的真諦」的前言裏,用了極濃縮、澎湃和豪情的表達,就是要強調一點:「若我沒有愛,縱然我能做各種偉大的事,做了極大的犧牲,並擁有各種偉大的屬靈恩賜、知識和能力,但結果,我什麼都不是!對我沒有任何益處!」

這段話,用了三段假設的句子,用了四個「若」(if),四個「所有」(all),帶有「三文治」(ABBA)的架構。在例子中,保羅用了三個動詞去形容三個偉大表現:能說從天到地的眾多方言的能力,願意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性命的偉大行為。在第2節,保羅特別用了兩個「我有」去形容擁有各種最高的屬靈知識、恩賜和能力的人。能做一切偉大的事,能擁有一切偉大屬靈恩賜,這樣的人應該是何等偉大吧?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嗎?

但在三段裏,保羅都加上「但愛,我卻沒有」(but love, I have not)這核心片語。加上了這「至為關鍵的缺乏」後,前文的「偉大」就完全變質了!當我們缺乏「愛」這最關鍵的內涵,我們就成了帶不出任何真正意思的鑼或鈸。保羅更用兩個「沒有」(nothing)作結束,是要帶出:「沒有愛,我什麼都不是!」(Without love, I am nothing.)

哥林多人和歷代許多基督徒和領袖,都容易走歪路,過分高舉和追求外顯的恩賜和容易賺得世人掌聲的偉大外在行為。這些恩賜、知識、行為和犧牲本身是好的,但若沒有真正良好的動機,不是為敬畏神、真心愛人的目的去做的,就都變質了!這些「能賺得世界掌聲的偉大」就變成「爭競、表演、作戲、虛僞、求名」,不是「為神」而做,也不是「為愛人」而做,而是「為己」而做,這「沒有愛」的努力、擁有、成功和偉大,就都變質了!我們可以欺騙世人,可以賺得世人的愛戴和掌聲,卻若沒有愛的內涵,沒有得到神的認同,這些最終只換來是「空虛」、「一無所有」、「什麼都不是」(Nothing, nothing, only nothing!)!

我們要切記:「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 16:7)耶穌譴責假冒為善的宗教領袖,說:「這百姓用嘴脣尊敬我,心卻遠離我。」(可7:6)在末後,人子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審判「沒有愛和假冒為善的人」:「『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喫;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我流浪在外,你們沒有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獄裏,你們沒有來看顧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沒有做在任何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沒有做在我身上了。』這些人要往永刑裏去。」(太25:40-46a)

喜歡站高位,追求顯赫和得世人掌聲的恩賜,卻沒有敬畏神和愛人的心的人,要警惕啊!否則,我們的下場是「一無所有」、「什麼都不是」!

思想:

偉大的追求本身不是錯的,但我們容易陷入試探,容易漸漸要得人心,不是要得神的心,漸漸要為己得掌聲,而不是為愛而做!你曾陷入這種試探嗎?今天的經文給你什麼深刻的反思和提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