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 不要論斷
梁家麟

經文:馬太福音七1~5

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免得你們被審判。2因為你們怎樣評斷別人,也必怎樣被審判;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3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讓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5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這段經文重複前面已說過多次的教導,也便是登山寶訓的中心信息:你們怎樣對待人,上帝便怎樣對待你們。

和合本譯作「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這裏談及的處境,是我們對別人的批評和攻擊,而非五38~42的我們遭到別人不公平的攻擊。「論斷」是對人作出言語上的批評,及負面的評價。和修版譯作「評斷」,這通常是在上者對在下者的評論,或說是自覺站在道德高地的人對道德敗壞者的評斷。

耶穌勸導我們避免論斷人,否則我們便會受到論斷。這裏沒有明說誰將會論斷我們,但證諸後文,我們相信論斷我們的將是上帝。所以耶穌的意思便是:我們不要論斷別人,免得我們會被上帝論斷。故和修版譯作「免得你們被審判」。

耶穌不僅指出論斷者必被論斷,更明說論斷者對人論斷的方式和尺度,將會成為上帝審判他的方式和尺度。「因為你們怎樣評斷別人,也必怎樣被審判。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我們對人凡事挑剔,上帝對我們凡事挑剔;我們對人錙銖必較,上帝對我們也錙銖必較;我們對人苛刻,上帝對我們苛刻;我們對人冷酷無情,上帝對我們冷酷無情。總而言之,今天我們惡待別人的情景,將會照樣發生在將來上帝對我們審判的時候。

或曰:這不公平。對方真的是一文不值,我才恣意批評他到體無完膚的地步,但我可不像他那樣糟糕啊!上帝憑甚麼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呢?

通常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的人,總是以為自己比別人優勝,這才讓他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但上帝評斷人的廣度和深度遠比人為優,在祂眼中,在上帝的絕對公義的標準中,人人都是罪人,沒有人真個比別人優勝。設想我們只按「不可殺人」的字面來理解,便可認定在殺人犯面前,我是清白無罪的,我比他更有義;但若是根據耶穌對這條誡命的詮釋,則任何曾對人動怒、口出惡言者,都不能算是無罪無辜了。這世界還有義人嗎?「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12)舊約詩人說:「上帝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上帝的沒有。他們全都退後,一同變為污穢,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詩五三2~3)

還有,希伯來書作者談到上帝的審判時,不禁慨嘆:「落在永生上帝的手裏真是可怕呀!」(來十31)在全知和鑑察人心的上帝面前,人的罪是無可逃遁的。所以,耶穌說:當看到弟兄眼中有一根刺時,我們沒想到自己的眼中竟是有根梁木呢!「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這裏「弟兄」一詞不應限於猶太人的同族,也不應限於新約教會裏的肢體關係;不然我們又像是在為「鄰舍」一詞劃出邊界,好侷限我們「愛鄰舍」的範圍了。若這樣,我們只避免對「弟兄」論斷,至於那些「非弟兄」,便怎樣踐踏他們的尊嚴都不相干了。提倡「愛仇敵」的耶穌,怎會容許我們為祂的倫理教導劃定有限的應用範圍呢?「弟兄」一詞所隱含的意義,是人類本來都有一定的關連,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當視每個人為與自己有關連的。

耶穌詰問:「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讓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無視自身的罪惡和軟弱,對人不留餘地、不留情面的批評,都是假冒為善的人。

不過,耶穌的話不應理解為我們得對別人的錯誤或罪惡保持沈默,卻是要我們在必須揭發對方的過錯時,常懷謙卑、自省的心,真誠檢討自己有否犯相同甚至更嚴重的罪。當我們認定自己不比別人優勝,並非站在道德高地,我們的批評便總是帶憐憫、體諒和包容的心,既不會大驚小怪:「怎麼基督徒都可以這樣犯罪?」彷彿自己對此罪是免疫的,不自誇,不張狂;並且,我們總是避免對人作任何終極的論斷,蓋棺論定,卻總是留有餘地,讓批評變成挽回性的,給予對方悔改、重新來過的機會。

反省應用:我是否有論斷人的傾向?我對人的態度,是既有真理又有恩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