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論禁食
梁家麟

經文:馬太福音六16~18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着愁容;因為他們蓬頭垢面,故意讓人看出他們在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要讓人看出你在禁食,只讓你隱祕中的父看見;你父在隱祕中察看,必然賞賜你。」

禁食是在施捨和祈禱以後的第三種宗教行為,猶太人常有這方面的操練。不只是法利賽人一星期禁食兩天(太九14路十八12),施洗約翰和他的門徒也定期禁食。

耶穌當然不會反對禁食,但祂同樣批評當時存在的假冒為善的行為,就是將禁食變成一個宗教表演,好表現禁食者的靈命高超。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着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假冒為善者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在禁食,所以得將饑饉兩字掛在臉上,臉帶愁容,再來個渾身乏力、風吹即倒的樣子,那便路人皆見。「請看,我在禁食中。」

同樣,耶穌不是特別嚴苛責備宗教表演者,畢竟這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宣告放棄了世界和其中的名利爭競的人,在退到信仰的圈子裏以後,卻很容易將教會變成一個名利場,並且企圖在教會裏重獲他們在世界所失去的名與利,這大概是一種心理補償吧?!遺憾的是,在外面世界有數以千萬的爭競,在教會裏卻僅有蠅頭小利的競逐,於是乎,在教會裏爭競的人,眼界、心胸都比世界之子為差,教會裏的爭鬥也往往更為難看。

耶穌只是指出,做宗教表演的人,業已在人間得着好處;他們再也不能指望他們的宗教行為能換取天上的賞賜了。獎賞只能兌換一次,有人間便沒天上,有今生便沒有來世,我們不能得隴望蜀,既要人間賞賜,又想拿天上的報答。

為甚麼上帝不肯在人間賞賜之外多給人天上的報答呢?這是上帝心胸狹窄,有排他主義思想嗎?不,上帝並非介意我們多拿一份禮物,這不是問題所在;祂只是要我們確認自己的行為背後的動機,而動機決定了行為的性質。我們的施捨、祈禱和禁食,究竟是為上帝而做,抑或是為人而做?若果施捨和禁食是要在人前顯示我們的靈命不凡,藉以賺取別人的掌聲,擡高我們的地位,那這便不是一個信仰實踐。既然不是為上帝做的,那上帝為何要報答我們呢?若果祈禱只是以祈禱形式做的宗教演說,目的在顯示祈禱者的靈命高超和文學素養,又或是要藉祈禱來教育信徒,宣傳某項事工,那這個貌似祈禱的演說便根本不是祈禱。既然不是向上帝說的話,上帝為何要自作多情地垂聽呢?

上帝聽祈禱,不聽演說。上帝悅納禁食,卻不應答節食。我們減肥,難道便要求上帝賞賜嗎?

耶穌對禁食的正面教導是:「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隱祕中的父看見。你父在隱祕中察看,必然賞賜你。」表面看,耶穌像是教導門徒裝假,明明沒有喫飯,卻弄得嘴脣油潤,彷彿剛吃了大餐的樣子,這不是具欺騙性嗎?這豈非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宗教表演嗎?

我們毋須執拗耶穌的教導裏的細節,祂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就是不要讓人知道我們在禁食中,避免禁食在人前。禁食是人向上帝表達的志願,願意為上帝而放棄口腹之慾,攻克己身,保持儆醒。至於如何能不讓人知道,便憑個人的智慧做決定好了。無論如何,保持私隱與裝假是兩碼子的事。

如前所說,在施捨、祈禱和禁食的宗教行為上,耶穌提出了「明人必做暗事」的原則。「只叫你隱祕中的父看見。你父在隱祕中察看」:這裏提了兩次隱祕中,強調上帝只喜歡我們在暗中做。暗中或隱祕中不是偷偷摸摸,而是私下的、個人性的。

信仰必須先有暗中的部分,纔有公開的部分。像植物有在泥土裏的部分,也有暴露出來的部分。暗中的是根基,公開的是開花結果。

反省應用:你有沒有定期的禁食操練?你的信仰的「內修」部分做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