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3)
每当灾难来临时,或是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飓风、山火、瘟疫;或是社会事件如偷盗、抢劫、疾病、车祸、凶杀等等,我们都会问: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些人的身上?
时空回到2000年前,人们对于灾难的反应并无二致。但主耶稣不仅挑战了当时人们普遍对于苦难的看法,也挑战人们从当时事件的“看客”,成为更大事件的参与者。
报应神学
在古近东地区,如果某人经历一些灾难,那一定是这人犯了罪而被神刑罚。以耶稣的门徒为例,他们曾这样问主:“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约》9:2)又如约伯的朋友以利法认为:“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伯》4:7)
的确,圣洁的上帝是会处理罪,刑罚罪人。但是,是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受苦就一定是这人或这群体直接犯罪所致呢?有可能,但绝不一定。
这种“报应神学”是人们面对苦难,这一千古难题简单的归因。这其实正反应了人们在处理苦难与上帝关系的困难。只是,人们不肯接受苦难的奥秘之处,而是尝试对其进行简单粗暴处理。此外,“报应神学“在对上帝认识上同样地过度简化:片面地强调了的上帝刑罚罪的公义属性,而忽视了祂拯救罪人的怜悯属性。
当时,在加利利发生了震惊世人的事件:罗马总督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掺杂在他们的祭物中献祭。这不仅是对加利利人信仰的赤裸裸地亵渎,也是对他们的白色恐怖统治。可想而知,这势必引起加利利人,乃至所有的犹太人对此的愤慨。有人问同样来自加利利地区的耶稣,期望祂能从当事人的角度对此进行一番深刻解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耶稣没有直接回应,反而质问问问题的人:“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吗?(《路》13:2)祂讲出了人们心里的想法。
耶稣接着说: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3)!不仅如此,他还列举了另一事件,希罗亚楼倒塌压死18个人的惨剧。
拥抱基督十字架
显然,耶稣并不认同当时流行的对于悲剧的解读,但祂却不打算对此在知识上跟他们进行讨论,反而将问题抛向这些问问题的旁观者,转变他们成为更大事件的参与者,并挑战他们做出回应。
祂一方面指出,我们并不比遭难之人的罪少,将来一天同样面临更大的灾难—上帝的审判。我们都准备好如何面这样的结局了吗?另一方面,祂邀请我们回转向上帝,从而逃避将来的审判。
耶稣关于苦难的解读一定会令一些人失望,因为祂并没有给出苦难直接的原因。但是,祂却以行动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更大的悲剧,而祂处理的方式就是自己成为悲剧的核心:甘愿走向十字架,替众人而死,从而救赎人脱离更大的悲剧——上帝的末日的审判。
这十字架正是上帝公义审判与其怜悯救赎的交汇之处,是处理人类悲剧的根本之所在。
在悲剧面前,没有人是看客。因为世人都犯了罪,全都面临死亡的威胁、面对圣洁的上帝的审判。但是,耶稣基督以祂的死和复活从根源上解除了最大的问题:死亡。从而,我们拥抱基督十字架的可以有盼望,即便在世间仍会面临苦难。
正因如此,基督的跟随者可以效法基督走进苦难的人和群体,与他们一同苦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引导他们走向基督,这最终的安慰与盼望。
每一个悲剧都是给我们的一次提醒。但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容易有一种看客心理,特别在网络时代。
主耶稣不想让我们继续以看客的心态巧妙地回避自己的困境,而是督促我们如实面临,并为我们的困境提供了一条出路:悔改转向公义、怜悯的上帝,接受在十字架上提供的救恩,从而逃避将来更大的悲剧,并在世间经历悲剧的时候仍旧怀有盼望。
祷告:主啊,我承认自己对于悲剧常有不正确的认识和看客的心态。求主让我谦卑的看自己的罪,转向基督和祂的十字架,从而逃避将来更大的悲剧,并在世间经历悲剧的时候仍旧怀有盼望。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