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 以上帝为标准
梁家麟

经文:马太福音五43~48

「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有甚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做吗?你们若只请你弟兄的安,有甚么比别人强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做吗?所以,你们要完全,如同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

耶稣要求我们爱仇敌,其实并不是专讲仇敌,要求我们专挑仇敌来爱,而是要求我们对人有无条件、非回应性的爱;不要为爱的对象设定范围,超过范围的便不需要爱,甚至可以施以恨了。若是连仇敌也包括在我们爱的对象里,那我们的爱便真的是无边无际了。

注意,无边际的泛爱是一回事,无对象的泛滥爱心却是另一回事。圣经只说「上帝爱世人」,却没有要求「人爱世人」,而是只要求「爱你的邻舍」。「邻舍」毋须是住在隔壁、跟我们同类或相似的人,可以是身在远方的,但必须是有形有体、可见的对象。我们不要爱抽象的、概念的「人类」,却得爱有血有肉、可触摸的「个人」。爱能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得有可以践行的对象,譬如说,我们说爱「穷人」或「弱势群体」,却对一个真实的穷人和受助者感到厌烦。具体对象不一定是可爱的,甚至常常是惹人憎厌的;一个弱势者可以是贪婪自私、性格暴戾、伺机便欺凌别人的人。但正正是这样真实的弱势者,才需要我们付出爱心,也才能让我们实践爱心。

正是出于「爱邻舍」的要求,才使「爱仇敌」成为关键性的命令。因为具体的对象不一定可爱,也不常都可爱;要是我们的爱是回应性与条件性的,便很容易遇到无法爱下去的境况。欧美的离婚率接近或超过五成,正好是爱情不可靠的实况的具体说明。曾炽热地爱对方、立志要终生厮守的人,一幌眼便彷如陌路。连婚姻都难以维持,我们的其他委身承诺还可以相信吗?

惟有是确认保罗的四个凡事:「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方可实现「爱是永不止息」;惟有是摆脱「以牙还牙,以恨还恨」的回应性思路,爱才有望成为一个恒久的实践。我们不被对象的恨淹没了我们原先的爱,才有望以爱还恨,以我们的爱来感化他们,改变他们的恨。我们不受别人影响,方可影响别人。

爱仇敌便是这样的要求。我们不是故意找个自己最憎厌、最无法共处的仇敌来作为爱的对象,这未免太不近人情了;我们却是不视任何人为仇敌,不对人怀有终极的仇恨与定见。既然没有仇敌,便亦没有爱仇敌的困难。用怜悯包容对方的伤害,尽量从眼前的种种恩怨情仇中抽身而出,拒绝扮演无辜被动的受害者,不计算、不计较人的恶,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爱者(lover)。

耶稣在爱仇敌的教训的总结是:「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这里不是要我们真个达到天父的完全地步。有限的人不可能冀及无限的上帝;有罪的人,不能靠行为成义讨上帝喜悦,自然无法攀登上帝的完全标准。连保罗也说他不认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腓三12),何况我们?

耶稣不是要求我们在实践的结果上变得像天父般完全,却要求我们在爱的对象和爱的形式上贴近天父上帝。申命记十八章13节说:「你要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面前作完全人。」我们努力超越个人喜恶爱憎的天然本性,以天父对世人的爱作为我们爱人的范式。这样,我们的义才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耶稣基督教导我们效法天父的爱,耶稣的使徒却教导我们效法耶稣的爱,后者比前者更具体更清晰。保罗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约翰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三16)十字架上的爱比创造的爱更为深刻,耶稣是我们最具体的效法和追随榜样。事实上,读登山宝训,也便是让我们更好的效法耶稣,跟随耶稣。

反省应用:我当如何效法耶稣基督对世人的爱?当如何效法祂对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