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1-62)
彼得3次不认主以及出去痛哭这件事记载在每一卷福音书里面。圣经完全诚实,从不掩饰人的软弱和失败。我信主之初,初读圣经时,读到彼得出去痛哭,也心有戚戚,跑到自习室外痛哭。
因此,有时我想,也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彼得。
彼得的本名是西门,彼得或者矶法是耶稣赐的新名,是“石头”的意思。彼得可能也认为自己足够“硬气”,所以在带领整个门徒团队方面一马当先;彼得甚至也认为自己足够“可靠”,因此在最后的晚餐时,向主表白说,“我愿意为你舍命”。
彼得有热心。为门徒洗脚的时候,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彼得听完马上就说,“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彼得渴望和耶稣有份,渴望和耶稣要成就的事情有份。
彼得也有勇敢。在兵丁和差役抓捕耶稣的时候,彼得手起刀落,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耳朵就被削掉了。或许,彼得认为这正是他帮助耶稣拯救以色列的时候。
彼得是一位年轻气盛,渴慕全心跟随主的人,他像极了我们当中的许多人。
但这个硬气、可靠、热心、勇敢的彼得,3次否认主。那时,彼得里头一定有什么东西崩塌了,以至于他才如同泄气的皮球,出去痛哭。我们不禁会问,彼得里头崩塌的是什么?
《约翰福音》对彼得3次否认主的记载尤其详细。其中,审讯耶稣的场景,和彼得否认主的场景交替呈现。作者特别告诉我们彼得先是远远地跟着耶稣;在进大祭司院子的时候第一次否认主;在大祭司和差役审讯耶稣之后,第2次和第3次否认主。
彼得向来就不喜欢耶稣谈论十字架。这天晚上,是不是彼得发现自己离耶稣的十字架如此之近,以至于哪怕在一位使女面前,他都不敢承认他是主的门徒,是跟过耶稣的加利利人?
彼得一直渴望耶稣能够在政治上做点什么。是不是大祭司的盘问和差役的凶残击碎了这种错误的期待,以至于彼得破碎的、软弱的本相暴露无遗?
我们当然已经知道彼得的结局。即便他否认了他的主,他的主却不会放弃他。我们知道耶稣复活后,藉天使传话给彼得和其他门徒说,耶稣会在他们以先往加利利去。我们也知道,在加利利湖边,同样在一堆篝火旁,耶稣自己3次问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
如果没有上帝的重建,彼得很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吊死的犹大。不过,在任何的重建发生之前,这个“硬气、可靠、热心、勇敢”的彼得,首先需要看到自己的破碎,看到自己和上帝的关系是基于一个错误的期待,甚至因为看到这些破碎而到上帝面前哀号、痛哭。
只有痛到了,伤到了,开始哭了,重建才会开始。
每人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彼得:我们很多时候像极了彼得。今天,允许我们心中的彼得去失望,去痛哭;今天,允许我们的软弱和破碎被呈现在主面前,祂必重建我们。
祷告:主啊,在你的受难与复活纪念日快要来临的时候,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本相;求主以更深的洁净临到我们,预备我们的心来等候你在我们生命中的重建。奉耶稣的名,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