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紅色小斑點
夏莉珊

今日經文:路加福音22章39-44

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

走進蘇格蘭現代國家畫廊(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在許多名為《橄欖樹》的畫作中,我被一幅筆觸強烈、色彩鮮豔的作品所吸引,那是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許多歷史學者相信,這幅畫的靈感,是來自耶穌在橄欖山客西馬尼園的經歷。這幅畫有一點特別吸引我的目光,就是在那些古老的樹當中的紅色小斑點。

這座山因為山坡上長滿了橄欖樹,所以被稱為橄欖山。耶穌已知道自己將被門徒猶大背叛,在那一晚,祂上橄欖山去禱告。祂知道自己遭到背叛,將因此被釘十字架,所以極其傷痛。禱告時,祂的“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顯然極度痛苦,因為祂正準備面對公開受刑的苦難和羞辱。在兩千多年前的第一個受難日,祂為世人犧牲,流出自己的鮮血。

梵高這幅畫作中的紅色小斑點提醒了我們,耶穌“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馬可福音8章31節)。雖然受苦是祂完成救贖計劃的一個環節,卻已不是整個計劃的焦點。耶穌戰勝了死亡,讓我們對苦難改觀,使苦難在上帝為你我設定的美好計劃中,成為一小部分獨特的風景。


紀念耶穌所受的苦難,對你而言有何重要性?

當你受苦時,耶穌的榜樣如何使你得幫助?


耶穌,感謝禰願意為世人受苦,甚至流血捨命。

感謝禰,讓我能因此而得到永生。

靈糧透視

馬太福音26章17-30節,敘述耶穌與門徒共進逾越節的筵席(最後的晚餐)之後,就上橄欖山去禱告,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遭受可怕的刑罰、殘酷的死刑、被最親近的人離棄,甚至彼得將三次不認主(路加福音22章3454-62節)。然而,耶穌也知道,祂三天後會從死裏復活(馬太福音12章40節馬可福音8章31節)。 橄欖山是猶大山脈的一個山脊,位於耶路撒冷和汲淪谷東邊。舊約首次提及橄欖山是在撒母耳記下15章,那時,大衛王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追殺而上了橄欖山(30節)。後來,所羅門選擇在這座山上,為亞捫人和摩押人“可憎的”神衹建造“邱壇”(列王紀上11章7節)。千百年後,耶穌在橄欖山昇天(使徒行傳1章9-12節),將來有一天祂會降臨在橄欖山,從而實現先知撒迦利亞所說的預言,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撒迦利亞書14章4節)。

作者: 柯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