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務要竭力進入上帝的安息
李文耀

經文:希伯來書四1-11

1所以,既然進入他安息的應許依舊存在,我們就該存畏懼的心,免得我們 中間有人似乎沒有得到安息。2因為的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對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以信心與所聽見的道配合。3但我們已經信的人進入安息,正如神所說:

「我在怒中起誓: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完成了。 4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工作。」5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6既有這安息保留着讓一些人進入,那些先前聽見福音的人,因不信從而不得進去,7所以神多年後藉着大衛的書,又定了一天—「今日」,如以上所引的說:

「今日,你們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着心。」

8若是約書亞已使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會再提別的日子了。9這樣看來,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保留着。10因為那些進入安息的,也是歇了自己的工作,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作一樣。11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了不順從而跌倒了。

承接上文,作者在這段落裏繼續探討有關於安息的問題。四1以「所以」開始,表示跟着的講論是上文引伸出來的一個結論。上文提醒收信人要將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否則會像昔日陳屍在曠野的祖宗一樣,最終進入不到上帝的安息。作者再講清楚一點,這些人之所以被棄絕,不是上帝的應許有甚麼差錯,乃是因為所聽見的道對他們無益(來四2)。那些被棄置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也有福音傳給他們,像傳給新約的信徒一樣,只是他們沒有以信心與所聽見的道配合或者聯合起來。這裏讓我們看到,上帝的道是需要人用信心去迴應的,單單聆聽並不足夠。人應該怎樣用信心去迴應呢?關於這個問題,作者邀請我們重讀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看看盡忠的摩西與硬心的祖宗在迴應所聽見的道上有何不同的表現(三16-19)。一個人有沒有用信心迴應上帝的道,看看他的生命故事就可以知道,叫人無可推諉。信心是通過人生的故事去體現、說明出來的。從這個角度看,信心若沒有行為便是死的。

作者肯定有福音傳給昔日陳屍在曠野的人,像今日傳給新約的信徒一樣。這個福音究竟是指着甚麼說的?從三1開始,作者就跟收信人談論有關於進入安息的事情,於是我們可以肯定這裏的福音是指着進入安息的應許而言。上帝應許人可以進入祂的安息裏,這就是福音本身。這個極大的喜訊適用在以色列人身上,同時也適用在今日的基督徒身上。安息的應許把舊約與新約連合起來,是詮釋整本聖經的鑰匙。希伯來書的作者強調,安息的應許早在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經已立定(來四3-4),並且通過遵守安息日的誡命為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所知。以色列人誠然聽了福音,只是他們當中有人因為不信而不得進去。然而,上帝的應許從未因着人的失敗而被攔阻或廢棄。通過引用詩九十五7-11,作者指出上帝的道在「今日」仍然有效。這個「今日」是指到收信人聽到這段信息的當日,也包括日後聽到同樣信息的人的當下。希伯來書的作者向所有聽道的人作出澄清,進入安息的應許並沒有因祖宗的背叛被挫敗,也沒有在約書亞帶領百姓攻佔迦南地之後得到完成(來四8),安息的應許在「今日」仍然有效,一直到完全實現的那一天為止。

通過信心的迴應,作者肯定收信人已進入安息的應許裏(來四3)。在今日,聽道而又用信心迴應的人已可以享受安息的應許,只是不完全,因為今天尚未到完全進入安息的日子裏。我們將要看到,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十一章就引用收信人所熟悉的歷史人物,去說明每一代人都在尋找、羨慕及歡喜迎接一個更美的家鄉(來十一13-16)。我們就是上帝的家,這是一個事實,然而我們在世的時候也在切慕、等候一個能夠讓應許完全實現的家鄉(來十一39)。進入安息的應許因此是一個旅程,由信心的迴應開始,也需要用信心的堅持來終結。過程中,有人因為盡忠而終結得好(如摩西),也有人因為學了不順從而跌倒(像昔日的祖宗)。是以,作者提醒收信人要存敬畏的心,爲了進入那安息盡一切的努力(來四111)。其中一個行動可以做的,就是趁着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有人被迷惑而變得心腸剛硬(來三13)。

思想:

安息有甚麼值得人嚮往、切慕的?關於安息,上帝應許了甚麼?是否人死就一了百了?希伯來書的作者為何用兩章的經文去講解安息的應許的事?安息的應許對於今日的我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