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 不可拒絕那向我們說話的
李文耀

經文:希伯來書十二18-29

18你們不是來到那可觸摸的山,那裏有火焰、密雲、黑暗、暴風、19角聲,和說話的聲音;當時那些聽見這聲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20因為他們擔當不起所命令他們的話,說:「靠近這山的,即使是走獸,也要用石頭打死。」21所見的景象極其可怕,以致摩西說:「我恐懼戰兢。」22但是你們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裏有千千萬萬的天使,23有名字記錄在天上眾長子的盛會,有審判眾人的神和成為完全的義人的靈魂,24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信息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

25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拒絕那向你們說話的,因為那些拒絕了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26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27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要像受造之物一樣被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能常存。28所以,既然我們得了不能被震動的國度,就要感恩,照着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29因為我們的神是吞滅的火。

作者在上文吩咐收信人要追求聖潔與和平,並要提防有毒根在信徒羣體中生出來擾亂他們,以免有人因體貼肉體的滿足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典。這裏,作者再通過引入西奈與鍚安的強烈對比來加強他的警告和勸導,十二18在原文就以「因為」(γὰρ)開始。雖然經文並沒有說明是西奈山,但是當讀者一看到內容所憶述的情景與摩西的反應就知道這是指着上帝向以色列民頒佈律法的那個地方。在短短的四節經文裏,作者通過回顧環境的變化(「那裏有火焰、密雲、黑暗、暴風…」,取材自出十九16-19申四11-12)、參與者的請求(「都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取材自出二十18-21申五22-27),以及摩西的反應(「我恐懼戰兢」,取材自申九19),再一次把當時極其可怕的情景放在讀者的眼前,好使他們或當中想退縮的人看清楚走回頭路是相當不智的行動。返回西奈山以及它所象徵的第一個約,結果將會是甚麼呢?那就是停留在恐懼與隔膜之中,人與上帝的關係極度疏遠。

現在靠着新約的中保耶穌,信主的人已經來到錫安山,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永生上帝的城。下文十三14指出這個城是「將要來的」(the city which is to come),但是基於耶穌基督的救贖及憑他的血所立的新約,信主的人現在已可以進入這個城內,與千千萬萬的天使、所有蒙上帝的長子(耶穌基督)救贖及成為完全的義人,在盛會之中一同敬拜上帝。在錫安山上,審判的恐懼氣氛被盛會的喜樂徹底消除,人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來四16)。是以,信主的人應當憑着信心、堅忍和喜樂奔走那擺在前頭的路程,而不是走回頭路,返回昔日舊的律法、制度與敬拜儀式裏去。那裏只有讓人停留在恐懼戰兢之中,擺在前面的卻是一個更美的地方,可與上帝、基督、天使及眾聖徒歡樂地共聚一起。既是如此,為何信徒當中有人竟走回頭路那麼不智呢?他們的結局不單要面對審判眾人的主,並且要與永生的上帝完全隔絕。

因此,作者吩咐收信人要謹慎,不可拒絕那向他們說話的。「說話」在原文用了現在時態,表示上帝不單昔日在西奈山上向百姓說話,現在到將來也一直向屬祂的兒女說話。上帝的說話有着極大的威嚴和能力,能震動天與地(來十二26)。在舊約,震動天地也有審判的意味,譬如賽十三13講到萬軍之耶和華髮烈怒的時候,天會震動,地也搖撼,到那日,上帝必因邪惡懲罰世界,因罪孽懲罰惡人(賽十三11)。從這個角度看,上帝是可怕的。上帝是吞滅的火(來十二29)。昔日亞倫的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因獻上耶和華沒有吩咐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吞滅(利十1-2)。上帝對親近祂的人是有要求的。信主的人現在靠着中保耶穌可享有進入天上聖城的權利,然而他們也要繼續聽從上帝說的話。那些拒絕、違背上帝的話的人,始終不能逃避火的吞滅。所以,既然信主的人已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度,就要用感恩、虔誠和敬畏的心事奉上帝(來十二28)。在鍚安山上,雖然我們不用恐懼戰兢,像昔日的百姓一樣,然而我們還是要存着感恩和敬畏去敬拜、事奉上帝。拒絕那位向我們說話的上帝,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那些輕看上帝的應許和拒絕基督的拯救的人,將得不着門路使天父上帝回心轉意(來十二17)。人非聖潔不能見主(來十二14)。上帝在那親近祂的人中要顯為聖,在全體百姓面前要得着榮耀(利十3)。

思想:

通過西奈與錫安的對比,作者想向收信人傳遞的信息是甚麼?昔日的百姓與今天屬上帝的兒女,兩者在朝見上帝的時候有何根本性的分別?信徒敬畏上帝與百姓的恐懼戰兢有不同嗎?背棄上帝的人最終會有甚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