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撒母耳記下十五13-18 (參十五13-十六14)
13報信的人來到大衛那裏,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14大衛就對耶路撒冷所有跟隨他的臣僕說:「起來,我們逃吧!否則,我們來不及逃避押沙龍。要快點離開,免得他很快追上我們,加害於我們,用刀擊殺城裏的人。」15王的臣僕對王說:「我主我王所決定的一切,看哪,僕人都願遵行。」16於是王出去了,他的全家都跟隨他,但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17王出去,眾百姓都跟隨他;到了最後一座屋子,他們就停下來。18王的眾臣僕都在他旁邊過去。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和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個迦特人,也都在王面前過去。
大衛得悉押沙龍已在希伯侖發起叛變,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他,就立刻收拾細軟、帶同家眷臣僕慌忙而逃。押沙龍叛變的敘事扼要簡潔(五1-12),但大衛逃離耶路撒冷的經過卻詳盡記述 (五13-六14)。大衛逃走的路徑從「到了最後一座屋子」(17b節),即離開耶路撒冷前的一站,到「過了汲淪溪….往曠野的路上去」(23b),即耶路撒冷東邊邊緣之地,然後蒙羞狼狽的「矇頭赤腳走上橄欖山的斜坡」(30a節),繼而「到了山頂」(32a節),最後過了山頂就來到巴戶琳(六5)。整過逃亡旅程充滿悲傷和痛苦。這大約十二哩的旅程大部份都是赤腳徒步而行,途中大衛遇到連串人物:以太(19-23節)、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24-29節)、謀士戶篩(32-37節)、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十六1-4)和示每(十六5-14)。我們從大衛與這些人物的相遇和他們之間的對話互動,可看出大衛兩方面的素質。
大衛的睿智:大衛在整個逃亡旅程中仍有一羣忠於他的人伴隨而行,更為他放聲大哭(23a節);他亦有外邦羣體: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和六百迦特人作為他的近身護衛。大衛勸以太留在新王押沙龍的身邊(19節),但以太卻忠心耿耿只稱呼大衛為王(21節),並誓死跟隨他。大衛雖倉惶離開,卻仍冷靜地細心策劃及安排部署。他深明掌握對方的行動是得勝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安排了一條消息管道,吩咐祭司撒督和亞比亞帶同兒子亞希瑪斯和約拿單返回耶路撒冷,擔當通風報信的角色(27-29節);他們透過婢女(十七17),將訊息再傳到大衛耳中(36節)。大衛深知曠野逃難需要士兵,而祭司和謀士則在另一處大派用場,因此,他吩咐謀士戶篩,假裝向押沙龍投誠、做反間諜(雙重間諜),抗衡亞希多弗的計謀(33-34節)。簡言之,這一系列的安排顯明大衛的睿智、機警、冷靜和細心;他在逃亡時仍掌握叛軍的情況。
大衛的虔誠:大衛在逃難期間的應對,可見他對上帝的依靠和靈命的深度。他要求撒督將約櫃帶回耶路撒冷,因為上帝是無所不在的,約櫃只是象徵上帝的同在的聖物。上帝是主,我們是僕人,人不可以藉約櫃來操控上帝。他認為現在所處的困境是犯罪招致的後果(十二10),於是更將自己能否重回耶路撒冷完全交在上帝手中,順服祂的旨意(25-26節)。當大衛知道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他立時的反應是向耶和華祈求將「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33節)。上帝即時答應了大衛的訴求,為他預備了戶篩(32-34)。大衛厚待掃羅家的僕人洗巴,是兌現了他對約拿單的承諾(撒上二十15)。最後,示每控告大衛是「好流人血…..流了掃羅全家的血,接續他作王」(7b、8a節) ;他認為大衛是被咒詛,是罪有應得的。示每的控告毫無根據,但大衛又確實流了烏利亞及無辜士兵的血,大衛心知肚明,因此阻止亞比篩的反擊,甘心接受示每的咒詛是從耶和華那裏來的。
大衛在落難困難中顯出他沉着應戰、冷靜部署和願意順服接受上帝的管教和完全依靠上帝。大衛結合了睿智和虔誠的素質。
思想:
信徒常在兩個極端中游走搖擺:一方面是宿命論的「放手交託上帝」,自己完全不理;另一極端是單靠己力、堅信「天助自助者」,將上帝排除出去。大衛在這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他的睿智和虔誠給我們甚麼啟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