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過是一張紙,上面印着花花綠綠的圖片和文字,包括一些偉人的肖像和雄偉的建築。它們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所謂的幣值是人給的,並非鈔票本身。
紙鈔的背後也要有穩定的經濟來支撐,通貨膨脹會減低幣值。聽說二戰的時候,德國人需要用一籮筐的鈔票去買一條麪包;那時候,鈔票貶值成廢紙,買不了什麼東西,只能燒來取暖。
我曾經聽一些老人說,當初國內逃難時期,鈔票沒有幣值,有錢人只能腰纏黃金,但是饑荒的時候,黃金又不能當面包喫,況且,財一露白別人就虎視眈眈,攜帶黃金逃難既沉重又危險,財物一時成為棄之可惜的負擔。
我想這就叫做“旅重”(travel heavy)吧,讓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寸步難行。
紙鈔一旦出爐流通後,就會有千萬人經手,未經清洗又沒消毒,骯髒的程度可想而知,甚至會溢出臭氣。然而,世人都成了逐臭之夫,走遍天涯海角,為要尋找那一塊翠綠。有如在沙漠中尋找綠洲,連滾帶爬,一旦抵達了終點之後,才發現那不過是海市蜃樓,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所有的美麗和價值不過是“幻象”。
待我們大夢初醒,才明聊現實始終都是幻想的敵人;人走到了生命的盡處纔會恍然大悟,哦,原來身外之物毫無價值可言。
這並不是自命清高,見錢洗手,有錢卻不要。或有人說金錢雖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就萬萬不能;或有人嘆道,錢在,人卻不在了;然而更多的人會這樣回答:人在,錢卻不在了。
人在錢在,這似乎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然而生命的結局從來都是這樣,自古以來無人能免:不管錢還在不在,人最後都不在了。
人活着並不是錢給人價值,而是人給錢價值。金錢的價值全在於使用的方式。因着金錢使用方法的相異,有些人雖富有卻貧窮,有些人雖貧窮卻是富有。
福音書中窮寡婦和土財主兩者就是強烈的對比:把錢奉獻了就不用多蓋倉房來囤積,人是否真正屬靈全在其金錢的使用方式。這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的用錢哲學,大家不妨試一試:“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6:20-21)
人說,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一死手就鬆了,什麼珍寶都帶不走。確實,我們一輩子勞碌掙錢存錢有什麼益處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論大小事,人生的目的是賦予短暫的事物永恆的價值,這就是“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的含義。
生命的本質並非存款的數字,而是愛的累積;因為,“愛是永不止息”,所有愛的表達將來到天上還有續集。正如《啟示錄》14章13節所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
我們用錢的方式像是一個“經火”的過程。雖說“經火”是異教的崇拜儀式,但是我們一生的獻祭,確實像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信心:人敢把財寶在祭壇上焚燒了,纔會經歷“耶和華以勒”的實際。
民間對先人有燒紙錢的習俗:花幾塊小錢就能燒了一大籮筐,燒得煙霧瀰漫,敲鑼打鼓地作作樣子。然而這所謂的孝道,根本就碰不到自己的荷包。基督徒的獻祭並不是這樣,奉獻是愛的彰顯,“捨己身叫人焚燒”(參《林前》13:3)之前首要有愛,而且愛的表現燒的都是真錢。
我們對主信心的滋長全在乎愛的實踐,人一旦真正地愛上主花錢就不會手軟。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