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傳2:1-11
1我心裏說:「來吧,讓我用喜樂試試你,使你享福!」看哪,這也是虛空。2論嬉笑,我說:「這是狂妄。」論享樂,「這有甚麼用呢?」3我心以智慧引導我,我心裏探究,如何用酒使身體舒暢,如何抓住愚昧,直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短暫一生中,當行何事為美。4我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房屋,栽葡萄園,5修造庭園和公園,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樹,6挖造水池,用以灌溉林中的幼樹。7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羣羊羣,勝過我以前所有在耶路撒冷的人。8我為自己積蓄金銀,蒐集各君王、各省份的財寶;又為自己得男女歌手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以及一個又一個的妃嬪。9這樣,我就日漸昌盛,勝過我以前所有在耶路撒冷的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10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剋制它;我心所樂的,我沒有不享受。因我的心要為一切的勞碌快樂,這是我從一切勞碌中所得的報償。11後來,我回顧我手所經營的一切和我勞碌所做的工。看哪,全是虛空,全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傳道者透過個人沉思、理性思考及親自體驗,要看物質享受是否能給予他終極的滿足。他首先嚐試追求感觀的刺激,以「喝酒」為代表(3a節),隨後是大興土木(4-6節),最後是累積財富和擴充產業,包括妃嬪僕婢及牛羊等(7-9節)。這一切都給予他及時的享受,令他心滿意足(10節)。可是,這只是初步的結果而已,最終他仍發現他所經營的一切和勞碌得來的結果「全是虛空,全是捕風」(11b節)。
傳道者並非沒有分寸、爲所欲爲地放縱慾念,他盡情享受物質是在智慧的「引導」(3a節)和「同在」 (9b節)下去探索體驗(《新譯本》)。簡言之,傳道者因有智慧伴隨而得以拿捏恰當,沒有墮入放縱、無法自拔的陷阱中。此外,他是享受自己勞碌得來的報償(10b節)。這裏的「報償」(ḥēleq)、「報酬」是《思高譯本》的譯法,《和合本》《新譯本》《呂振中譯本》譯作「分」,這字在傳道書裏常與「勞碌」有直接關係(參二21;五19;九9),重點說明人必須親自勞碌,纔有屬於自己應得的東西。
傳道者努力工作,大興土木,他的成就「勝過我以前所有在耶路撒冷的人」(7b、9a節)。傳道者儼如建築師,大興土木、建造房屋,又如園藝師,栽種葡萄園,亦扮演景觀師修造庭園和公園,更擔任水利工程師去挖造水池(4-6節)等。這些建設在農耕社會,確實能反映出華麗和奢侈的排場。傳道者擁有這些不動產或硬件仍未滿足,他繼續在動產或軟件上下功夫,那就是買僕婢和牛羊,更不斷積蓄財富,擁有男女歌手,過着帝王一般的生活。
傳道者的排場以現代人來說,像是上市金融公司的總裁,身家千億,住面積寬大的豪宅別墅,室內空間可容賓客舉行派對,後園有網球場、游泳池、室內電影院等;出入有名貴房車、司機接送,更有私人飛機和豪華遊艇,家裏有多名傭人服侍及專任廚師等。這麼奢華的生活,應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吧!然而,傳道者告訴我們,他所有的一切確實使他得到即時的快感與滿足,可是,最終卻發現全是空虛、全是捕風(11b節)。
傳道者並沒有貶低物質的享受或否定其價值,他只是發覺人「在短暫一生中」(3b節)和「日光之下」(11b節)的一切都沒有終極的意義和價值。他感嘆的是人總在到達極限頂峯後,赫然發現「那又如何?」(so what)。正如擁有強烈征服欲的亞歷山大大帝說:「我每征服一個地方,我的夢想就破滅一次。」
思想:
我們可以及應該盡情享受自己勞碌得來的報償,但同時也要面對一個無情的現實,那就是:若這一切沒有連結於永恆的上帝,最終都是沒有價值的。
魯益師(C. S. Lewis)說得好:「凡不是永恆的事物,永遠會被時間淘汰。」(All that is not eternal is eternally out of date)你會抱持甚麼態度來享受你勞碌得來的報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