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哀一3-6
3猶大被擄,遭遇苦難,多服勞役。她住在列國中,得不着安息;追逼她的在狹窄之地追上她。
4錫安的道路因無人前來過節就哀傷,她的城門荒涼,祭司嘆息,少女悲傷;她自己充滿痛苦。
5她的敵人作主,她的仇敵亨通;耶和華因她過犯多而使她受苦,她的孩童在敵人面前去作俘虜。
6錫安的威榮全都失去。她的領袖如找不着草場的鹿,在追趕的人面前無力行走。
耶利米哀歌一章3-6節以女性「她」作爲擬人化,描述耶路撒冷錫安城爲錫安女子(6節),經文之所以用女子來形容錫安,就是要帶出在當時文化看來脆弱的象徵,這個「她」主導了3-6節的描寫:「她的追逼者」(3節)、「她住在列國中」(3節)、「追上她」(3節)、「她的城門」(4節)、「她的祭司」(4節)、「她的少女」(4節)、「她自己」(4節)、「她的敵人」(5節)、「她的仇敵」(5節)、「她的孩童」(5節)、「她的過犯」(5節)、「她的領袖」(6節)等等,這樣,3-6節便是一段描寫關於「她」的悲苦。
3節以「猶大被擄」作開始(和合本把「被擄」一字刪去),帶出主題所在,這被擄導致錫安「遭遇苦難,多服勞役」,而「多服勞役」一字可解作奴隸一般的勞役,同時也可解作昔日在聖殿禮祭中的服侍,經文采用此字作語帶雙關,指出猶大人先前表裏不一的禮祭服侍爲他們帶來現在如奴隸般的勞役,可謂自作自受。4節延續了2節的哭泣主題,用了四個「正在」:「錫安的道路正在哭泣」、「所有她的城門正在荒涼」、「她的祭司正在嘆氣」及「她的處女正在悲痛」,這四個「正在」說明錫安城內所有的建築物及人民都正在經驗苦難的廣泛,無論是道路或是城門,祭司或是處女都無一倖免。5節以「敵人」作開始及結束,首尾呼應地說明這些「敵人」的亨通及錫安的苦況,經文沒有說明這些仇敵的身份,因爲詩人是刻意地在整本耶利米哀歌中隻字不提「巴比倫」、「迦勒底人」等字眼,目的就是說明錫安被毀並不是因爲敵人的身份及其強大,而是單單因爲得罪耶和華及背叛祂。最後,6節首度出現「錫安女子」,她之所以脆弱,就是因爲失去所有威榮,這「威榮」常用來描述神的同在(詩二十九4,九十六6,賽二10、19、21),這說明錫安沒有神的同在便等於一無所有,就算她擁有多少財富與軍隊,若果這一切失去了神的同在,再多再大的城堡都是不堪一擊。原來,錫安被毀並不是因爲敵人的強大,而是因爲神早已離開了她。因此,3節以被擄作開始,6節以失去神同在作結束。
思想:
若非神的同在,錫安女子所有的榮華都是虛浮,而我們又何常不是常被眼前的財富、身份、地位及學位迷惑,把人生的意義都放在這些之上,而完全忘記背後賜予給我們這一切的上主?我們的眼光是否認定神的同在比這一切更吸引,更是我們心中所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