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賽六十四10-12
10你的聖城已變為曠野;錫安變為曠野,耶路撒冷成為廢墟。11我們那神聖華美的殿,就是我們祖先讚美你的地方,已被火焚燒;我們所羨慕的美地盡都荒蕪。12耶和華啊,有這些事,你還能忍受嗎?你還靜默,使我們大受苦難嗎?
「被擄」對以色列民來說是一個極度的創傷,因為被擄的災難使本來可讚美的聖城耶路撒冷在一夜之間成為廢墟,把華美的殿連根拔起,把錫安變為曠野。「被擄」把以色列民一切所喜愛、所誇耀的東西在一剎那間取走,讓犯罪的百姓明白自己原來不堪一擊。刑罰的背後就是人性的問題,從神而來的刑罰叫人明白自己不是神,從神而來的審判叫人明白:若果人沒有神,任何所謂的福氣都變成咒詛。
10-11節便描述被擄前後的對比,我們可用以下的列表來說明:
被擄前 | 被擄後 |
---|---|
聖城 | 曠野 |
錫安 | 曠野 |
耶路撒冷 | 廢墟 |
神聖華美的殿 我們祖先讚美禰的地方 |
被火焚燒 |
所羨慕的美地 | 荒蕪 |
由以上的對比可見,被擄前所提及的事物有地方遠近的層次,神聖的中心便是聖殿,這是讚美神的地方;而聖城錫安耶路撒冷便是最神聖的城,包含著聖殿作為神聖中心;最後則提到迦南美地,亦即是以色列全地。所以經文說明由聖殿到聖城,最後到聖地,三個層次的神聖,說明被擄前的美麗。可是這一切叫人羨慕的神聖地位在一夜之間全部都成為曠野、廢墟、被火焚燒,並且荒蕪,代表本來有神聖層次的美地變成一點也不神聖、沒有任何層次的荒地,也就是最混亂及最黑暗的地方。這種被擄的荒廢已很久了,第三以賽亞在被擄回歸的早期,明白當時的耶路撒冷已是曠野,要在這廢墟中重建,實在是很艱辛的任務。
面對這樣的光景,神的百姓在12節向神質問,質問神還能忍受這樣的光景嗎?神還靜默,並使百姓大受苦難嗎?這兩個問題可以理解為質問,也可以理解為修詞性問題,其答案就是指出:神不能忍受聖城成為荒場的現況,祂也不會靜默,白白地使百姓受苦,這說明荒場只不過是短暫的過渡期,日後的重建與回歸,纔是真正的終點。
思想:
當我們看見眼前的苦難與黑暗,我們會否想到:這些苦難與黑暗都是因為昔日我們犯罪而來的?但我們也要同時認定:這些苦楚最終有一天會因為認罪悔改而過去,神必定不會使我們白白受苦,神必會出手,恢復昔日百姓在聖城的喜樂。